县职技校“三名工程”石文化之旅系列(二)

叶品勇分享石雕艺术创作独特见解

10月19日,我校石雕工艺组专业教师携部分学生代表,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品勇工作室参观学习。

 

 

叶大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35年的石雕从业经历:前20年一直在做基本功训练,后面的15年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石雕艺术创作见解,开始从精雕细琢转向追求大写意的雕刻。他借助石头本身的色彩,力求读懂材料,巧用颜色,强化作品的虚实空间对比,以自己人生的阅历为铺垫,把传统的镂雕技艺结合创意思想,努力创新。

 

 

叶大师强调,一件好的石雕创作只有融入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才会有生命力。在他看来,创作应当充分考虑藏家的摆设环境,是否适合现代的家居环境空间展示,才算是对创作的全盘考虑。 

 

“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杜小亮大师工作室

10月21日,我校2020级石雕工艺班的学生代表跟随“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杜小亮的工作室。

 

 

杜大师以山水花卉为创作主题,擅长梅花雕刻。他从花卉题材寓意、具体创作手法、作品的完整性三个方面向进行了学生介绍。围绕《旭日东升》石雕作品讲述了创作理念:对于石质优良的石头应该尽量地把优质部分石材保留下来,少放洞。以具体的梅花题材创作为例,梅花的雕刻应以分组为好,花瓣的结构最为重要,把握好花瓣的朝向面,整个创作中花蕊起决定作用。

杜大师特别强调作品与底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色彩的互补关系,并结合白描绘画,熟练地给大家进行了梅花雕刻的示范。

 

“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朱虎大师工作室

 10月21日,我校2020级石雕工艺班的学生代表跟随“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虎的工作室。

 

 

朱虎大师的创作主要以动物为主,擅长雕刻豹子、老虎,形象尤为逼真生动。他为学生进行作品创作讲解,在示范过程中,指出作品要因色取俏,根据石头本身的特征与纹路进行创作;要善于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从生活中发现创作趣味;要注意创作对象的身材比例、肌肉动态等。

 

 

最后朱虎大师总结:创作的过程是变化的过程,形的变化随着石材而变化,要善于在创造中找变化,在变化中寻和谐。    

 

梅昌强开展印钮文化漫谈

 10月22日,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梅昌强来到我校实训基地,和印钮社团成员开展了以“印石文化”为主题的交流。

 

 

梅昌强从印石的取材与辨别为切入点,对常见石料的开采、取石、磨章等基本工序进行了讲述,对印钮文化、印钮设计、印钮雕刻的技法进行了讲解,对 印钮的雕刻进行了实操示范。

 

 

梅大师强调当前的印钮雕刻艺术应重视小件雕刻印钮的创作。建议对学校目前工艺美术(石雕方向)专业配套课程体系中的练习内容应当适当调整,如泥塑减法的强化训练、白描绘画题材的精简处理等方面。   

 

“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徐永丽大师工作室

  10月22日,我校2020级石雕工艺班的同学跟随“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永丽的工作室。

 

 

徐大师是罕见的省级女性工艺美术大师。她的石雕创作涉及的人物范围广泛,强调不同人物的形象和身份,应该有不同的神情和相貌。作品整体流畅、柔和、形成内在的融会贯通,达到看似简单,细则耐看有味的视觉效果。

 

 

她向学生们介绍了自己的石雕作品《荷塘月色》,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在谈论创作灵感时,她指出要根据石头本身的形态与颜色来设定主题,在经历创作迷茫期时,要经常把作品拿出来细细品味,当它与生活中的某一情感产生共鸣时,应当快速地继续完善雕刻作品。

 

“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李德大师工作室

 10月23日,我校2020级石雕工艺班的学生代表跟随“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德的工作室。

 

 

李德大师向大家介绍近年的石雕创作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艺术创作历程:18岁开始从事石雕行业,多年来致力于山水题材创作,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耕耘了30年。回顾自己的学艺之路,很幸运自己出生在雕刻氛围浓厚的家庭中,从小受母亲的技艺熏陶,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下进入石雕行业的。

 

 

李德大师除了注重传统石雕技法的传承之外,近年还是探索石材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的创作途径,他向大家展示并分享了几件木头与石雕的结合的创作,引发了大家对创作材料多元化的思考。

 

“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刘宙大师工作室

10月28日,我校江雪青老师带领20工美3班学生代表赴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宙工作室观摩学习。

 

 

 

刘大师向大家展示了一件浙江省公益金奖获奖作品。选用颇有寓意的石头、江山、长城、美女为创作元素,反映了在反腐倡廉的政治环境下,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他强调创作应当来源于生活,雕刻家关注生活,融合时代,利用创作反映时代特征,这样作品的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大。

 

 

近年山水题材的创作多选用了与传统宫廷楼阁对立的江南水乡徽派建筑为题材。他被徽派建筑简单而立体的层叠错落所吸引,从生活出发,发现自然中的美,从作品的布局、构图和意境三个方面,结合石头本身的色彩与造型,注重构图、比例及形体流畅度,大胆进行石雕创作,呈现出具有思维符号的不同面貌。

最后,刘大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专业学习建议,希望同学们在刚接触石雕的时候多学习一些素描、泥塑、构图等基础理论,加强自己审美方面的提升,不急于动手实操,先知而后行。

 

“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裘良军大师工作室

 10月29日,我校2020级石雕工艺班的学生代表跟随“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裘良军的工作室。

 

 

裘良军大师向大家热情介绍了最新的石雕创作《浙江红船》。作品利用红船、房屋、流水等元素,依托放洞镂空、精巧布局、因色取等方面继承传统石雕技艺。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命名,认为一个好的名字必须要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起点题作用。除此之外,艺术家应该结合当前时代和社会背景来进行艺术创作。

 

 

随后,裘大师以一件玉米题材作品为例,阐述了自己的坎坷创作历程。裘大师认为一件有品质的作品,其底座应该落在整个作品的视觉中心之上,它是丰富色彩的点缀。

最后裘大师利用一件石雕半成品向大家展示了创作过程。他边敲坯,边强调在敲大形的时候应当抓住主干,以团块的方式从外往内敲大形,跟随色彩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作品。  

 

 

“三名工程”拍摄组走进徐伟军大师工作室

10月29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伟军在青田县石雕博物馆一楼的艺术展厅给2020级工艺美术的同学讲课。

 

 

徐大师站在未完成的雕刻作品前,边雕刻边讲课。作品《八百里瓯江》结合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石头原来的色彩,把黄色部分设计成了金山,把淡绿设计成瓯江景色。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总是非常详细地讲解。通过本次学习,大家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首页    学习活动    县职技校“三名工程”石文化之旅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