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陶艺教育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意义探究

】中职陶艺课作为石雕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德育渗透的重任。本文从中职德育手段多元化、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家、校、社会共育以及以学定教、精准教学的角度来探究中职陶艺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中职陶艺;德育渗透;需要

 

教育学博士檀传宝曾说:“学科德育不能依靠外在的专门的德育课程对本学科课程的渗透,而应根植于各学科教学内部的那些独属于该学科的‘学科味儿’”。这也就是说根据学校生活中各学科的时空比例,与专门的德育课程相比较,学科德育才是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不可能指望只通过每周有限的一两节专门的德育课程就能完成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德育在各个不同学科中的渗透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职陶艺课作为石雕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德育渗透的重任,古人云:“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把陶艺课的设计中适当的浸润道德教育思想便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中职德育手段多元化的需要

多元化的德育方式从纵向来说可分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就学校德育多元化方式横向就可细化成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只有当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纳入品德教育的范围。而学校仅仅靠班主任的个人力量以及德育课、班会课的组织是非常单薄的。德育是偏理性的教育,采用的方法一般是说教法,注重“以理代情,以理服人”。而具有“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特征的美术教育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使学生乐于接受。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有所不同,甚至会偏科,如果在学生喜欢的学科中有德育的渗透,那会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品德教育,因此只有各学科都渗透德育教学思想才能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学生。陶艺课的特色就是注重动手实践与团队合作,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和泥土亲近,并且泥土富于变化,在上陶艺课时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探索泥土的魅力,这正是将德育贯穿其中的绝好机会。

 

 

二、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的需要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美术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美育与德育是相互渗透的,离开美育与德育之间的交融、升华和转化,美育与德育都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陶艺课是美术专业课的一个门类,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审美活动,始终贯穿着陶冶情感的精神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详见表1

 

1  陶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作品资料

课题名称

创作要求

德育效果

《我的成人礼》

做一件送给自己的成人礼礼物

让学生制作送给自己的礼物,表达对自己成长成人的理想企盼,充分激发学生的成人意识与个人价值观。

《感念亲(师)恩》

做一件送给父母或老师的礼物

让学生从感恩主题创作中学会感恩、表达感恩之情。

《我爱我家》

居室一角设计

通过制作家中的一角,激发学生对自己温暖的家的回忆。从作品中可以表达出学生对家的热爱。

《雕刻时光》

钟表设计

通过设计不同款式的钟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印象中的中秋节(端午节)》

传统节日的食品、习俗等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力和自豪感。

《家乡·印象》

家乡的特产或风景缩影

通过对家乡风俗文化与风土人情的回忆创作,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家、校、社会共育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到: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中第八条家庭和社会中讲到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在我的主题陶艺课上我会以节日为题材要求学生们制作与节日相关的陶艺作品,学生陶艺作品爱心义卖、亲子陶艺课、陶艺课走进福利院等形式的社会活动,都是通过各种形式把家和社会的力量拉进学校德育教学,促进其形成生态德育圈,最终目的是要把社会和家庭的教育特点及优点极大的发挥出来。(详见表2)

2家、校、社会共育课堂实施方式

合作方向

课程设置

操作形式

与家庭

亲子课堂

亲子共同创作陶艺作品

 

与社区

爱心义卖

学生陶艺作品爱心义卖,所得收入全部捐出

敬老院、福利院

陶艺课走进敬老院、福利院

图书馆、博物馆

学生陶艺展、陶艺创作交流会

艺术家进课堂

邀请石雕艺术家来校做讲座

 

 

四、以学定教、精准教学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倡:“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能够实现这一点就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分别对待。这个观点和我们现在所推行的“以学定教、精准教学”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以学定教的主旨即: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标、兴趣与需,来确定课堂上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度的教学内容,内容适合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过程与适宜的教学环境的一种教学设计。

 

(一)降低难度,重拾自信

17石雕工艺美术班中有两个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比较靠后,性格非常内向,随后也发现他俩学习接受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常常被同学们嘲笑。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其他同学能独立完成一件略微复杂的陶艺作品,而他们俩却很难做出完整的作品,于是我给他们量身制定了教学计划。例如《荷塘月色》这个课题,要求两人共同制作几片荷叶和几朵不同状态的荷花构成一个荷塘的缩影,于是我要求那两位同学只需完成一片荷叶和一朵荷花,这样他们在两堂课中就完成了这件简单的陶艺作品。课后我给他们的作品做了点评,并鼓励他们继续加油,在难度有所降低时他们的创作积极性才被很好的激发出来,后来的作业中也完成得越来越好了,慢慢地他们对陶艺学习有了信心。

 

(二)拔高要求,培养兴趣

该班一名女生在制作《茅草屋》作品时表现出了很好的造型能力,于是我要求她再做几间小的茅草屋和一个院子,完整地设计出一套乡村居所的场景,每次教学中对她的创作要求略有提高并加以鼓励,这个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被很好的激发了出来,并且每次陶艺创作课结束后都会利用课后的时间来修饰完善自己陶艺作品。

中职的陶艺课将把德育融入到教学中,以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品德陶冶。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教育陶艺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其陶艺教学中,不仅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喜爱,使其在今后的陶艺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然而在德育渗入的过程中,既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重视。由此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在学校管理以及教学中,能充分的重视陶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才能真正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加强和提升全校学生的品德教育,使我校学生都能在愉悦的陶艺教学方式中获得品德的提高。探索如何设计创新型陶艺课将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对陶艺专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姜璟.中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的实践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7.

3〕龙晴琴,夏金星.中职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和探索[J].职教通讯,2017.

 

 

首页    理论研究    中职陶艺教育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