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之上品---封门青浅谈

         

     近来迷恋细朱文,细细品味大家的作品,陶醉其中,觉得它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中国篆刻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说到细朱文必然要提及的就是封门青了。刻细朱文选择石料适宜稍硬但不易崩的印石。印面最好不要有杂质。辽宁、青海都太软了,找封门青来刻!       

     封门青又名“风门青”、“风门洞”,产青田县山口镇封门矿区。淡青色,如春天萌发的嫩叶,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常隐有白色,淡黄色细纹,质结细腻,湿润微洁,不坚不燥,若施之铁笔,则爽脆兼备,属青田石之极品。篆刻印章,最宜走刀,尽得笔意,为难得之珍品。此石极纯,了无杂质,故曰“清”,以产地加特征为名。封门矿石材甚丰,而封门青为数不多,质纯无裂的极少。        封门青的由来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古时有石农在此打洞采石,得冻石,洞被泉水淹没。复连开五洞,均被泉水淹没。所产冻石温润如玉,后人称为“五塘冻”。清光绪年间《青田县志》载:“枫门洞在县东25里,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出冻石温  润如玉。中有五塘,其水冬夏不竭,莫知其源,听之全然有声,石产塘中者尤佳,士人呼为五塘冻石云。”假的封门青主要作伪手法有拼贴法、模压法及假冒法。

    (1)拼贴法是将封门青石料切成薄片,然后拼贴于普通方章的六个面。由于施用对角拼接工艺,较难识辨。此种假章应仔细检验边角线,从中寻找拼接的蛛丝马迹。

    (2)模压法是用石料添加颜料拌胶水压制而成。此种假章外观上色彩纯净,无裂纹,无杂质,微透明,体量大,十分诱人。识辨的方法可一摸二听三看四试。一摸,用手握摸,天然石章感觉冰冷,假石章易暖;二听,用手指弹之,天然石章音沉,假石章声脆;三看,逆对强光,天然石章边缘有透明感至厚实处影调变化自然,假石章为增加重量,在章体内埋有铁条,隐约可见;四试,用刀刻假章,如刻塑料制品,刀下无白色粉末,仅见一条卷曲的细丝。

      用摸压法只要调整色彩配方,自然可以制造出诸如灯光冻、兰花青田、竹叶青乃至黄金耀等种种名石。但只要用上述几种方法予以鉴别,则可避免受骗上当。

      石章的养护要注意避晒、避风、避振、避尘。由于石质细软温嫩,故应避免阳光直射或强烈灯光的长时间照射和风吹,以免变色、变质,而出现褪色、裂纹。强裂振动或碰撞会造成印石破损。灰尘多了会损害印石的自然神韵。因此最好能置于印盒或玻璃橱内,既便于观赏又利于保养。青田石属叶蜡石类(除山炮绿、北山晶等少数石种外),石质耐温致密,故不必用油养护,可以用加温封蜡法保养。对一些收藏时间长,已“褪色”的石章,可先置温水中清洗,阴干后加温封蜡,用软布揩擦,即可光洁如新。对一些高档石章,可经常置于手中摩挲把玩,时日愈久,印石表层的“包浆”愈显得雅致苍润,光彩照人。

 

首页    原石文化    青田石之上品---封门青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