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福书》献乾隆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年)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的八十岁万寿节。为了准备寿礼敬献给皇帝,那王公百官,早就绞尽脑汁,派人四处搜罗珍宝,以争得乾隆帝的欢心。

万寿节庆典特别隆重。前一个月,乾隆皇帝先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庆典,接受全国各族首领、各国使臣的庆贺,后即回到了北京。八月十三日这一天,乾隆皇帝身穿黄缎锦绣五彩云的金龙礼服,头戴红绒结顶皇冠,脚穿明黄漳绒串珠靴,乘坐凉辇,由皇子、皇孙扶辇,在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下,鼓乐喧天,从圆明园前往金銮殿。一路上,披红挂绿,张灯结彩,那沿街临时搭起来的一座座龙棚和戏台,竞献歌舞。文武百官身穿各式鲜艳蟒袍跪拜接辇,三呼万岁。

乾隆坐辇一路观景,先到中和殿升座,接受官员们的三跪九叩礼,然后喝了口茶,进入太和殿,在中和韶乐声中升上宝座。今日的金銮殿点缀一新,显得格外金碧辉煌,那蟠龙金柱雄伟气派,梁楣和天花板上的沥粉贴金画鲜艳夺目。在丹陛大乐的伴奏下,他接受了满朝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礼,然后接受王公百官及各国使臣敬献的寿礼。

只见那些王公百官和外国使臣的寿礼,有蕴有“福寿”之意的金质无量寿佛,有稀有精美的三尺多高的红珊瑚盆景;有精致小巧的和氏之壁;也有整块玉石及水晶、翡翠、玛瑙等名贵材料制作的如意;还有用珍贵的翡翠制成的小巧玲珑、形象逼真、内涵万年长青之意的翠竹盆景……真是集天下稀奇之珍宝,琳琅满目。但是乾隆皇帝对这些珍宝司空见惯,没有多大兴趣,只望了望就叫拿走了。他喝了一口玉泉水泡的茶后,不悦地说:“年年万寿节献给朕的古玩珍宝同出一模,难道堂堂大清帝国再没有更好的珍宝了吗?”

他的话音一落,只见一位大臣徐步上前,敬献上一支紫檀木雕龙纹图案的宝匣,说:“禀万岁,臣浙江巡抚敬献《宝典福书印章》一套六十枚。祝皇上圣寿无疆”!

乾隆皇帝龙眉一挑,说:“开匣给朕看看。”

“喳!”那大臣答应一声,将宝匣放到御案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匣盒,从中取出两层内匣,说:“请万岁爷观赏。”

乾隆皇帝拭目观看,只见两层匣内青碧晶莹,彩光闪亮,一块块如同翡翠、玛瑙、玉石一样的奇石章,上面镌刻着苍劲挺拔、秀雅圆润的篆字,有龙凤吉祥的,也有万年常青的,还有万事如意的,等等。看罢龙颜大悦,便取出一块形状象葫芦的篆刻印章,仔细地看了又看,问:“此石哪里来的?”

大臣说:“那年臣跟随万岁出游江南,来到苏州,看到道台一幅苏州园林画上印有一颗图书印章,那篆刻苍劲清秀,非铜、牙图书印章可比。后来道台说这是用处州青田石所刻。此石叫“封门青冻”,是稀有难得的宝石。此地有盛赞该石的民谣,曰:‘处州封门冻,千载也难逢,若得一窝石,万世不受穷。’

“唔,不愧为稀世珍宝!”乾隆面露喜色,说:“此章不但石奇,而且篆刻笔意挺拔,如同铁划银钩,变化多端,耐人寻味。不知它出自何家之手?”

“这是苏州一个能写善画,擅长篆刻的才子所镌划。”大臣又答道。

“传旨下去召他进京,朕赐他篆刻金刀、文房四宝。篆刻‘皇帝宝印’和‘皇后之宝’!”

圣旨传到苏州,才子却不敢进京领赏。原来他怕乾隆皇帝把他召进皇宫后,便不放他回家,孝敬不了父母,见不到妻儿,便到深山隐居了。

首页    故事传说    《宝典福书》献乾隆